2016/8/8 10:03:23 | 浏览次数:
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,最终目的是在舞台上呈现精彩的演绎。优秀的声乐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精湛的声乐技巧、优美的音色与宽广的音域,还要通过感人的艺术表现、优美大方的舞台表演来传达艺术形式的完美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听觉艺术,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视觉艺术。声乐演唱者除了要有美妙动听的声音,还应配合丰富的表情、眼神、手势等形体动作,更少不了优美大方的姿态仪表、锦上添花的服饰妆容与歌唱相匹配。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,才能使声乐表演有更高的艺术境界,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高超娴熟的艺术水平。
然而,一些声乐演员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,但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,由于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不足,导致不能在真实的舞台实践中充分展示出应有的综合演唱实力,演唱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不足,有时还会出现引人发笑的尴尬局面。这是值得声乐教师深思的问题,如果声乐教学中,只教会学生唱歌的技能技巧,在教学中没有融入舞台表演训练,那当学生登上舞台时,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失误,因此,细致充分的舞台表演训练应该成为声乐教学中的必要环节。
1.眼力训练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要使表演细腻精彩,除了各种技能技巧之外,还需要眼神的运用,所谓“一身之戏在于脸,一脸之戏在于眼”,可见眼部的传神与内涵的重要。这与声乐表演有着共同的特点。眼功的基本程式动作训练:包括“左右转动、上下转动、环动、定神、放神、收光、远望、近看”。这是提髙眼睛运动能力的训练,也是表演常用眼法。
眼神,是舞台表演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。眼神的运用是随歌曲和戏剧人物的感情来变化的,所谓“心通眼,眼通嘴,嘴带脸,脸心合一,”因此,在训练眼神时要做到心中有物,眼中才能有神,表情才会生动。教师在演唱训练中应结合声乐表演的特征,例如在教学生唱新歌时,让学生先理解歌曲的意境,然后让学生想像自己是导演,为要唱的歌曲拍MTV,让学生演唱歌曲时,眼睛就像看着自己编导的歌曲的MTV,训练学生用眼神将歌曲的意境、剧情、人物的内心感受、情绪变化等描述出来,做到眼有所顾,眼皮抬得起,亮相定得住,眼神收放自如,虚实有度。这样才能感染观众,引人入胜。
2.面部表情训练
在声乐演唱中,面部表情是以感情体验为基础的情绪动作。面部表情包括“喜、怒、哀、怕、羞、恨、愁、狠、呆、思、盼、蔑”等。面部的眼、嘴、眉、脸、鼻都是表达感情的工具。如,嘴的张、合、翘、瘪、闭等动作都表达了不同的情绪;眉的弯、皱、竖、倒等样式也表现着不同的情感;脸颊肌肉的沉与启、紧与松都表达了不同的心情。总之,面部表情要根据歌曲内容、剧情和人物情绪的需要而选用。
声乐演员要用心深入品味声乐作品,才会有贴切、真实、自然的表演状态。因此,教师应该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声乐演员的面部表情。面部表情的合理运用,能带领观众进入想象、产生共鸣的空间,使表演更具魅力。
3.手势训练
声乐演员在舞台上演唱,离不开手势的表演。因为手势是人类的一种“无声的语言”,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,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。在声乐表演中,常用的手势有“引、定、开、合、托、错”几种,每种手势均可表达一种或几种情绪:如“引”,手势向上向外,表意境开阔;“定”,手势立而稳,可表坚决而不可侵犯;“开”,双手手势外展,情绪昂扬热烈;“合”,双手手势收拢回缩,可表沉思内省;“托”, 或单手或双手呈奉献感戴之意;“错”,双手错开,手势不同互补,可表坚决果敢之意。
以上每一个动作的表现和连接,都是“开云电子(中国)”的,指、腕、臂的转换使用,需如流水般顺畅。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这几种手势,演唱时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感情需要,使手势动作有情感的依托,做到眼随手走、手有所指、松而不懈、紧而不僵、徐疾有别、能刚可柔。如此,手的动作才有可能成为一种“语言”的形态来辅助声乐表演。
4.形体训练
声乐表演与舞台形体是合为一体的,拥有良好的舞台形象气质、优雅端庄的行为举止,是每一位声乐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。当声乐演员走到舞台上,首先征服观众的便是其优雅的姿态与气质。乐声绕梁之时,演唱者举手投足间的姿态,既可以辅助音乐表达作品蕴藏的情感,又可以引起观众与歌曲的共鸣,这些都与表演者的身体姿态息息相关。
教师对学生进行舞台形体训练,可以在有镜子的形体教室进行表演练习,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、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,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“神形兼备”的境界。让学生用观众的眼光看自己、感受自己,想象每一个动作带给观众的感觉,自我修正。这样,在正式演出时,带着对自己的了解上台,才有可能由内而外地展现出十足的自信。
5.歌词朗诵训练
6.气息旋律训练
1.舞台台风的训练
演员的上场、下场(谢幕)都可称谓是演员的台风。一位歌唱演员的台风好坏直接关系到演员是否受观众的欢迎,所以,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作风和艺术风度显得十分重要。演员走上舞台时,应该目光稳定、面带微笑、精神饱满、步姿大方、速度适中。将自信、潇洒的第一印象传递给观众。演唱第一首歌曲前需稳定三秒钟左右,然后可向伴奏者微笑示意可以开始,这样能显示出演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默契与友好。
此外,演员在演唱中或两首歌曲的间歇时,眼神要集中,表情要投入,因为演员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欣慕或反感,所以演员在舞台上要以自然大方的举手投足,优雅的艺术气质,让观众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。谢幕则是歌唱演员演出的尾声。观众对演出抱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时,演员应彬彬有礼地向观众鞠躬致谢,这时动作要缓慢、沉稳,鞠躬的高低要保持适度,使自己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台风。
2.化妆及服装搭配技巧训练
通过表演、比赛和社会演出三个方面的实践,让学生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,得到更多锻炼,克服表演心理压力,积累舞台表演经验,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,提高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力,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
引入舞台表演实践会为声乐课堂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,一是学生更有表演的欲望和热情,会更积极地学习表演实践所需的专业知识,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教。二是课堂内容变得更有趣味。融入舞台表演的教学后,学生能结合自己在演出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,先尝试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,若解决不了或有疑问,也可以主动向老师请教并共同探讨最优的解决方案。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体现出教学的互动性、实用性、社会性。三是演出实践能带动教学改革。舞台表演实践,既能根据实际需求,灵活调整教学内容,也能将课堂延伸至教室外,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互补统一。